武汉市第三医院官网首页
消化内科(首义)
科室电话:027-68894959

科室动态

Departments news
首页科室动态 → 科室动态

楚天都市报专访田霞主任

2016-12-15文章来源:

      (此文为楚天都市报记者对田霞主任的专访,刊登在11月8日《楚天都市报》)上

       她从业24年,做事雷厉风行,在业务上敢于创新,被同事称为“田大胆”。而面对病人时,她又像知心大姐,耐心倾听患者心声,有时候甚至不开药,而是通过察言观色、聊天安慰,为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。    她就是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田霞教授。在本报首届“江城口碑医生”评选中,她被众多患者推荐,最终当选“江城金口碑医生”。  率先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  田霞大学毕业后,在医院大内科轮转了8年,最先去的就是消化科。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,她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情有独钟。“在我国的恶性肿瘤排名中,前五位里有三个是消化系统肿瘤,可见防治任务之重。”田霞说。

     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,田霞有个称号叫“田大胆”,说的是她在业务上敢于创新。例如,早在2002年,该院消化内科就在省内较早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。目前,这项技术已在各大医院普及。“以前,病人怕做胃肠镜,因为很痛苦。无痛胃肠镜解决了这个问题,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。”田霞说,老年患者和有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,属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高危人群,必须做好预案,严控风险。刚推行这项检查时,她与同事一起摸索,技术越来越娴熟,至今未发生一例事故。正是凭着过硬的技术,她成为武汉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主任。

      田霞的大胆,是出于对患者生命的高度负责。十余年前,一位患者因庚肝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住院,需要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。当时该技术刚刚起步,医生操作稍有不当,很容易发生意外。田霞没有被困难吓倒,她充分做好预案,治疗成功实施。这位患者说,当年他结识的患有同样病情的病友,有的早已不在人世,而他的病情至今一直控制得很好,这都是因为田霞的救治之功。

      自修心理学练就火眼金睛

      田霞有个习惯,看病前总要先对患者察言观色一番,了解患者的心理。为此,从十年前开始,她就购买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,业余时间在家自学。时间一长,她练就了一双“火眼金睛”,总能通过患者的细微表情、只言片语,迅速捕捉到他们的真实想法,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。“很多人说做胃肠镜难受,其实与操作者有很大关系。”田霞说,早些年,一些人明知自己的胃肠不好,但因为害怕,不愿到医院做胃肠镜。她的两位同行,就因此拖成了食管癌和肠癌。

      为了鼓励患者接受胃肠镜检查,当年田霞想了很多办法,其中一个办法是“通过病人说服病人”。她为一位高龄患者检查后,患者发现并没有传言中那么难受,于是其他患者也都跃跃欲试了。

     做胃肠镜的患者,有时胃肠道清理不干净,常常呕吐物、排泄物飞溅。这些时候,田霞从不嫌弃,依然温言软语,轻柔细致。消化内科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较多,其中很多人伴有紧张、焦虑、烦躁等精神症状,就诊时常常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。而田霞总是不厌其烦,反复解释、安慰,缓解患者的情绪,取得他们的信任,保证治疗效果。

      少开药多聊天解患者心结

     很多患者就医时,担心医生开“大处方”。而田霞却经常开“小处方”,甚至不开处方。“有时候,起主要作用的并不是药,而是几句关切的话语。”田霞说,消化道疾病需要根据病情按需给药,不能一种药一吃到底。有的患者看了很多医院,也开了很多药,病情却不见好转,于是向田霞求助。田霞问明情况,不再开药,而是让患者把家里还没吃完的药都拿过来,告诉他们该吃什么药、怎么吃,等症状好转就适当停药,那时再来找她调整用药。如此这般,一些患者觉得难以治好的病,被田霞驯服了。

      江苏的陈女士患功能性胃肠病多年,经亲戚介绍找到田霞。田霞得知她远道而来,放弃中午休息时间,和陈女士交流了近半个小时,从她以前就诊留存的药物中选取了两种药,并告知用药方法。陈女士感慨地说:“这是我头一次看病没有花钱买药,也是头一次医生和我讲了那么多话。”

      有一些肠胃疾病,与患者的精神压力过大有关,单纯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并不好,还得帮他们打开心结。不少患者喜欢与田霞聊天,每次聊完,就会觉得感觉好多了。

      曾有一位女患者,丈夫因脑溢血去世,她独自抚养三个女儿,生活压力很大,慢慢患上了胃食管反流。田霞接诊时,发现药物作用有限,便主动开导她,让她卸下心理负担。久而久之,这位患者养成了习惯,每周都要到田霞的科室“串门”,同她聊上几句。一晃20多年过去,这位患者如今已是头发花白的婆婆,她除了自己看病找田霞,有时还带女儿、亲戚找田霞看病。还有一位患胃病的高校教授,老伴去世后,把田霞当成了倾诉对象,甚至连个人私事也会咨询田霞的意见。

      由于患者的信任,近年来,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病人中,几乎一半是由其他患者介绍来的。

      “知心大姐”把病人当亲人

      患者看完病,或者出院了,田霞还要管。她在科室推行“换位思考,视病人如亲人”的服务理念,将患者的评价作为考核科室人员的关键一票,重塑新型的医患关系。

      她还制定了可行性随访流程,让科室医生亲自参与。近七年来,该科室共电话随访病人上万人次,拨打随访电话近2万次。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叹:“我们享受到了VIP服务。”田霞说,医生比护士更懂病情,询问也更加专业、更有针对性。

     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关注的慢性病患者,田霞会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、微信号留给他们,遇到问题可随时与她联系。她的手机通讯录里,保存着数十位患者的电话,她因此成了很多患者的“知心大姐”。有的患者甚至凌晨给她打电话倾诉心声,而她总是不厌其烦,耐心开解。遇到患者因病情太重医治无效去世,田霞也会向家属送去安慰。美国医生特鲁多有一句名言:“有时,去治愈;常常,去帮助;总是,去安慰。”田霞说,这也是她的座佑铭。